痴心为农终不悔——王玉根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来源:冀州科协
王玉根是冀州市周村镇李张周村人,冀州市经济作物研究推广协会会长,今年69岁,三十多年来,他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忙碌在农业科普一线,指导群众科学种田,被群众称为“庄稼医生”,被评为冀州市第五届“十佳文明标兵”。他的事迹多次在《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衡水日报》、《衡水电视台》等多家省市级媒体刊播,真正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一、充电富脑,提高为民技能
对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王玉根深知农民的辛苦,从1984年起,他就利用自己建立的农技站,为农民开展农技培训、田间技术指导、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他报名参加了农广校培训班,学起了专业的农技知识,学成归来后,王玉根又在当地参加了电脑培训班,学起了年青人热衷的东西,从技术操作到上网游览,老王学得样样精通,他花4000多元买了一台电脑,并接上了宽带,边学习边实践。
2003年,在周村镇已小有名气的王玉根搞起了一个大工程,他在周边30个村,挑选了300名科技素质高、积极性高的科技示范户,重点进行科技培训,他根据农时,拉上电视、DVD,科技光盘,到重点村、重点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科技示范户,农户家、田野间处处都是王玉根讲解、指导、传授的课堂,在他的指导下,300名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每个示范户还带动3—5户农户依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王玉根的科技队伍越来越大,辐射范围达周边80多个村。
二、自掏腰包,为农民送去精神食粮
看到农民对知识的渴求,王玉根每年自费订阅300份《衡水日报》农村周刊,免费向群众发放,让群众在得到实惠的同时学到知识。老王的这一做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每周报纸发放的时候都有群众早早等候,他订的《农民日报》、《河北科技报》、《河北农业科技》等其它报纸也成为农民首选。王玉根因势利导,购买了棉花、辣椒、玉米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光盘20余套,遇到群众多的时候就播放,通过多种形式让群众掌握技术。正是在科技光盘的引导下,周村镇100户科技示范户搞起了千亩无公害辣椒示范种植,从示范配方到科学施用无公害农药全部按光盘指导。王玉根还在周村镇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购进设备为农民免费测土,根据土壤养料含量科学施肥,提高庄稼产量。
三、电脑、电话、摩托车成为王玉根的三件法宝
用电脑为农民免费查询市场信息和配方施工肥及病虫害防治,用电话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骑上摩托车到田间为农民服务,电脑、电话、摩托车占据了老王的全部生活。“电话一响,老王跑场”,他都会为近万户农户提供种子、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服务,做到“技术讲座到村、科普计划到户、技术要领到人、优种良法到田”,与农民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及时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户,让更多的农民尝到科学种田节本增效的实惠。几年下来,王玉根骑坏了6辆摩托,每年有200多天的时间忙碌在田间,“有难题找老王”成为农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四、创新思路,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痴心为农的王玉根并没有把发展的眼光停留在这点成绩上,他投资6000元建立了“中国农作物视频网络服务站”,与全国有权威的农业专家联网,农民把受病虫危害的作物枝、叶、根、果、拿到视频服务站摄像头下,专家根据判断,及时给出准确的诊断指导和提供防治措施,解决了农民给农作物“诊病难、乱用药、投入高、效益低”的问题,同时农民能和专家面对面的咨询,请教在农作物种植当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习最先进、最实用、最新的农业新技术及了解一些致富信息,而且这些服务对农民全部免费。为调动农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王玉根还组织农民开展了高产技术擂台赛,根据配方施肥、科学用药、庄稼收成,确定高产状元,自掏腰包购买种子、化肥等奖励科技高产状元。
王玉根是忙碌的,王玉根又是快乐的,看着自己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在沃土上生根发芽,看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富裕路,他内心无尽喜悦。都说岁月不饶人,可在王玉根身上,看到的却是不尽的动力和希望。(冀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魏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