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农技协 共赢大发展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来源:冀州科协
在冀州市门家庄乡及周边村庄,只要提起冀州市帮农生态农业协会,大家都忍不住啧啧称道,一系列实打实的便民惠农举措,使会员们真正实现了“抱团”致富。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信息闭塞、种植技术落后、市场销路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协会与农业部门联合创建了“冀州帮农网”,带领会员在互联网上闯市场。建立了“帮农快信”农业科技短信群发平台,每日一条手机短信发送给广大会员,短信内容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趋势以及国家农业政策的宣传,自2010年以来,协会共投入35000元,为会员免费发送农业科技短信60条万条。协会还编印了内部期刊《帮农之友》,根据农时季节刊发实用技术,近年来每月一期免费赠送广大会员从未间断。
聘请专家培训讲座,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近年来,协会共投资10余万元用于“帮农农业技术讲习班”,根据农时,分别在早春、麦收前、秋收前和冬季举办四期讲习班。聘请省级农业技术专家就小麦、棉花、天鹰椒、设施蔬菜等栽培管理技术开展定期培训。几年来,协会已经连续聘请河北省农科院棉花专家林永增,河北省农科院小麦专家杨利华,河北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付万鑫所长,省植保总站高级研究员姜京宇以及衡水市植保总站和冀州市农牧局等多位农业技术权威来讲习班传经授课。“帮农农业技术讲习班”的做法多次被冀州市电视台《冀州新闻》、《三农在线》、《新农村》栏目播出。通过讲习班的培训,广大农民朋友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几年来累计开班24次,接受培训会员达2800余人次,打通了农业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30余个,推广面积累计15万亩,为农民增加效益300余万元。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产加销系列服务。“办一个协会,带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是会长王金卯名片上的四句话。一个人富不算富,能带动周边父老乡亲增收致富才是协会价值的真正体现。为解决农民面临的农业种植技术、农产品销售等难题,协会根据会员们的实际需要,每年开展免费测土,并提供质优价廉的配方肥,不断探索推广棉菜、棉豆、棉瓜、棉麦套种等新模式,由协会推广的“棉花扩行减株懒汉种植法”打破了传统种植方式,是棉花种植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此项技术使棉花亩增效益60元。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协会采用了“协会+基地+粮棉企业+信息支持+产品回收”五位一体运作模式,使农作物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了有机整体。协会在本乡建立了小麦规模化生产基地2000余亩,棉花生产基地2000余亩,天鹰椒生产基地200多亩,全部实现“订单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企业保证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会员的农产品,一举解决了困扰农民的销售难题。
开展机械化统防统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协会拥有机防队6支,共购置自走式喷药机14台,电动喷雾器120台。自走式打药机和机防队采用“全托”模式,日防治能力达3000亩以上,年防治面积5万亩,使会员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即可全程享受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今年春季小麦一喷三防工作中,协会出动自走式打药机14台,采用“全托”模式15天为会员喷药12762亩。同时,协会还根据冀州市病虫监测预报,适时开展专业化防治,实现了防治的合理用药,减少施药次数,减少农药投入,降低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施药效率大幅提高,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协会覆盖面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纷纷加入,目前已发展村级分会16个,拥有会员1780户。辐射4个乡镇28个村,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达460余万元,成为集粮棉果蔬种植、良种培育与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助农致富生力军。 (石松行 王慧英)